小摩:稳定币全球普及将巩固美元霸权 或带动数万亿资金流入
摩根大通最新研究报告指出,尽管市场对稳定币这一数字资产未来需求的预估存在显著分歧,但未来数年,稳定币的全球普及仍可能带动数万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元。
摩根大通最新研究报告指出,尽管市场对稳定币这一数字资产未来需求的预估存在显著分歧,但未来数年,稳定币的全球普及仍可能带动数万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元。
8月的SWIFT支付报告一出来,全网都吵翻了!美元份额跌到46.94%,创下新低,上半年汇率还跌了10.8%,越来越多国家偷偷用本币结算绕开它 。欧元趁机冲到25.61%,而人民币虽才2.93%,但CIPS系统都通到189个国家了,大宗商品结算全在发力。有人说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
美银顶级策略师MichaelHartnett最新报告里说得很明白:2025年将是市场的“分水岭”,过去几年大家信奉的“除了债券皆可买”(ABB)时代要结束了。
很多人喜欢说,美元霸权像一道牢不可破的天网,把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命运紧紧攥在手里,不管你在北极种白菜,还是在非洲挖矿,大多数生活细节最后都离不开美元的影子。听起来挺吓人?但事情还真没那么绝对。别忘了,“铁桶”也是人做出来的,能砸出来,也总有法子能撬开条缝。
几大因素——包括财政赤字高企、债务规模持续扩张、利率水平攀升、美联储独立性受到质疑以及国际投资者信心动摇——共同构成了美债的“完美风暴”。本文将从债务可持续性、利息负担、货币政策困境及市场预期四个维度,深入分析美债所面临的系统性危机。
长期以来,美国凭借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,享受着以低成本融资、高投资收益、危机时逆周期的融资能力为代表的诸多特权。然而,近年来这一格局似乎出现了变数。有观点认为,其他国家也开始享受类似的融资便利,美元的低成本融资特权正在被“稀释”[2];也有声音指出,美国自身
8月6日,特朗普以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,突然签署行政令,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%关税。加上7月底已经实施的25%基础关税,印度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税率直接飙到50%,创下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的最高征税纪录。
汇丰在6月的主题报告中表示,对投资者而言,数字资产是否从小众创新转向主流应用,最关键的影响在于监管环境的明确化。分析师强调,尽管“监管”听起来枯燥,但对于加密货币行业而言,建立一个清晰、适当的监管环境至关重要。
在今年1月时,美国债务就已经触及上限,美财长曾表示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,到8月就可能出现现金耗尽的局面。尽管美财长在采访中表示美国不会违约,但华尔街巨头们可没这么乐观。
"5月13日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刷屏!逼盟友集体禁用华为芯片,真就为了'国家安全'?别天真了!这招'明修栈道暗度陈仓',真正目标是中国人的钱袋子!"
美国在1900年GDP就超过了大英帝国,所以20世纪初欧洲人就开始向往纽约,这也是泰坦尼克号中Jack需要靠赌博才能混进开往纽约的船票的历史背景。
100%储备铁律:要求所有支付稳定币必须以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债作为储备。例如,Tether持有的美债已达985亿美元,相当于德国国债持有量的1/3。这种设计使每发行1美元稳定币,就锁定等值美元资产,形成“数字美元”的无限扩张机制。
自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,其团队推出了一项被称之为“海湖庄园协议”(Mar-a-Lago Accord)的经济战略构想。该战略构想来自特朗普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(CEA)主席斯蒂芬·米兰(Stephen Miran)于2024年11月撰写的一份题为《重构全球贸易体
美国政客们喊了十几年“制造业回流”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抡得虎虎生风,拜登的补贴支票撒得漫天飞舞,可结果呢?美国工厂里机器没多响,倒是华尔街的键盘声越来越密。这事儿说来讽刺,白宫做梦都想让流水线重回北美,可拦路虎不是别人,正是美国人自己捧上神坛的美元霸权。
凶手匍匐在讲台附近的高层建筑房顶上,前前后后总共发射了8枚子弹后,其中一枚子弹从特朗普的右耳边擦过,如果不是子弹飞来时特朗普正好扭头,他将当场毙命。
5月12日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明》的签署,看似为持续月余的关税风暴按下暂停键:美方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从145%降至30%,中方同步取消91%反制关税。佛罗里达玩具商Basic Fun的CEO杰伊·福尔曼在凌晨三点接到消息后,立即重启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玩具运
聊起美元霸权,不少专家学者会从外汇储备占比、国际支付份额、大宗商品定价权等角度展开分析。这些数据固然直观展现了美元的统治地位,但它们更像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。真正托起这座冰山的关键基座,其实是一块常被忽视的拼图——美国持续数十年的贸易逆差。